0%

读书 - 我知道没有人值得我羡慕

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本书的书评

书是纸做的,纸是树做的,对得起树的文字才有资格印在纸上。

一句很有意思的评价,然后看到了书名《我知道没有人值得我羡慕》,这句话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这是我一直以来特别认同的一句话,没想到有人竟然用它做书名写了一本书,想来应该是一本对我胃口的书。于是去豆瓣看书评,评分7.2,还可以。一堆信息概况下来就是一个非专业的男性作家写了一本有趣的故事集。为什么特别强调男性作家,因为书的封面:粉红色的书面加上一个有些压抑的黑白建筑的画,不能不说很怪异。但是,书到底有不有趣呢?看书摘!一句:

我有胡须了,喉结也越来越明显,已经初步具备了喜欢一个人的能力。

呵呵,这一句话就足够了,果断网上买了下来。淘宝上当当旗舰店:20+5 = 25元。

很快拿到手了,果然封面很独特,粉红色的封面,外面又加了一个半截的黑白建筑画。翻开书第一页是一首诗,书名即出自这里,作者是[波兰]米沃什,还是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看来又孤陋寡闻了。从后面了解到写这首诗的时候,作者已经是九十岁高龄,孔子说“及其衰也,戒之在得”,显然这位老人已经看淡一切回归本真。诗很美,颇有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韵味,这里摘录如下:

礼物
[波兰]米沃什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经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自序里作者讲了一个故事:上帝让三个人造房子,前两个人用来很短的时间分别造了草房子和木房子,第三个人毕其一生造了一座石头房子,一场风雨后,只有第三个人的房子保留了下来,上帝问他为什么造这么坚固的房子,他说:“我建造的时候,始终在想,我是在建造自己的栖身之所”。作者将写作比之建房子,以此自勉,“也希望自己能造出风雨如晦而等闲视之的坚固房子”。“建造自己的栖身之所”,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能让人联想到很多。

自序书摘

1、不过,我也不为那时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感到脸红。不过,那个凭栏而立的少年,虽然模样有些可笑,但他是真诚的。
2、我知道,你的心里有纠结,有悲摧,有迷惑,有惆怅,有向往,有欢欣,有各种柔软的感情。如果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同感,那意味着你与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狭路相逢。你把这些情愫藏在心里,我把它们搬到了纸上,仅此而已。
3、这世上没有一个人值得你羡慕,你所经历的一切,都熠熠闪光。

应该说整本书的风格颇有些《读者》《意林》的风格,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一段段的自白,连里面的插图也是那种黑白色调的。因而这本书是可以随便打开一页开始读的,不过这种不连贯性有时在一个故事里都时有体现,逻辑性太差,作者风格?不得而知。
小说里的人物的称号很有意思,类似于标签式的,看到名字就能指定人物的主要特点,比如下面这句就很有意思:

爱撒谎先生深情款款地说出了这句话,易相信小姐信以为真。

记得网上有句俏皮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本书作者对于举例子这样的事是要说N多遍的,颇有些相声灌口的感觉,重复的好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重复的不好则会给人冗长的感觉:

人,都有迷惘,都要经历许多的人和事,提溜着无处安放的灵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游荡:早晚有一天,还是要把自己交出去。至于究竟交给了什东东,那是相当的复杂。有人交给了事业,有人想了爱人献趣,有人交给了儿女,有人交给琐碎的事务,有人交给了权力,有人交给了信仰,有人交给了组织,有人交给了主义,有人交给了诗歌,有人交给了金钱,等等等等。那些没把自己交出去的人,都难免虚无。

最后,摘录些有意思的论点,比如,关于化妆:

我闭上眼睛,想象着她用无比复杂的程序把一堆化学元素堆砌在脸上。

关于大学上课的情形,这个简直太形象了:

讲台上的老师照本宣科自说自话,讲台下乌压压的众生像吃饱了腐尸之后打盹的秃鹫。所谓的天之骄子,所谓的栋梁和花朵,所谓的殿堂,所谓的寒窗梦,在这个空荡荡的阶梯教室里是多么荒诞和扯淡的一副样子。

毫不掩饰的自恋:

但凡优秀的人,缺点都很明显,我也是。

稍微自恋的人都会在网上开辟一块自留地,写博客,发照片,玩微博,装扮空间,不亦乐乎。

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

我站在困顿已久的藩篱之内,翘首眺望远方,只是叶公好龙。

冲动有时也未必是魔鬼:

很多事情其实都经不起犹豫和迟疑,因为颠来倒去地想一想,那些事情恐怕都不是我们特别想去做的。每天给自己打点儿鸡血,做出二副孜孜以求的样子,其实很容易就被一句“不过如此”打败。